麻雪田 |教授,博士生导师
麻雪田,1937年8月出生于辽宁大连,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1月被国务院学位办授予中国足球首位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并留校任教至今,从教37年。曾先后任本校足球教研室主任、体育教育系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国足球协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普通高校体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体育学院院足球代表队助理教练员、参加北京市和全国足球比赛、担任亚洲足联和中国足协讲师。主要著作有:《足球》、《怎样踢足球》、《足球球迷宝典》、《校园足球比赛练习法》、《世界足球大全》上、下册和《世界足球大典》11卷等。共编著60余册图书。获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二等奖1项。2019年被北京市足协评为足球教练员终身成就奖。
隔着厚厚的电子屏看到二十多页被手写字填得满满当当的a4纸,震惊之后我们心中是满满的感动。一页页翻过,上面是麻教授为我们的采访准备的素材,由于疫情我们最终没能见面采访,麻教授就先把素材手写在纸上,再拍图片发给我们。一行行笔迹之中我好像能够读出了属于那个时代体育工作者的勤奋与严谨,以及对学校和足球的一片深情。
初、高中时,麻教授便酷爱体育活动。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有人都充满干劲儿,国家百废待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麻教授。高中时麻教授是学校篮、排、足球及田径项目的代表队队员。1958年曾代表辽宁省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田径比赛,主项是“五项全能”(200米、跳远、标枪、铁饼、1500米)。虽然未获得奖牌,但参加体育活动带来的信心和上进心已经深入少年的血液必将陪伴他走过一生的道路。 1959年8月——1964年9月,麻教授由北京体育学院免试录取入学开始为期五年的大学生活。入校不久,学校就成立了运动部,麻教授被足球老师张恩子选入体院三队(一队为国家队、二队为国家青年队)。1960年——1964年,三队多次参加了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相当于现在的全国甲级足球联赛)。因训练和比赛需要,麻教授五年间都未曾回家。偶尔有假期就自己留在学校读书、学习、练球。功夫不负有心人,麻教授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队内主力。
一、人才培养 更新知识
时光匆匆,此间少年也已为人师长,提起当年的学生麻教授如数家珍。教授留校任教后共培养了优秀体育人才30余人,他们现在已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其中有4人担任体育院校副院长,1人为《工人日报》副总编,8人成为中国足协管理中心中层部门主任,1人为国球管理中心主任等。
博士生和硕士生
“当时为了给他们授好课,足球领域的国内、外专项书籍我几乎都读过(最早的足球书籍是亚洲球王李惠堂所著的《足球》)。同时,为更新自己的知识,吸收营养,1978年第十一届世界杯央视转播开始,基本上每届比赛我都统计和记录一些成功的战例,作为授课的内容,做到课堂是世界、世界是课堂。”提到讲课麻教授还为我们分享了一些备课授课的方法。不仅如此,当时因博士考生达不到学校录取标准,麻教授不得不跨项招生,学生来自篮球、乒乓球等专项。这就意味着为了给学生上课,麻教授要从新学习别的专业的知识。麻教授在校期间曾担任过篮球、体操等多个项目的研究生答辩委员会主席。
虽然是术科老师,麻教授对于学生们的课业成绩也重视,当学生们撰写论文有困难时,教授常鼓励他们多读书、读活书、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尽管已经离开讲台多年麻教授的教学主张依然毫不过时,他认为当今高层次人才培训主要是从课堂开始。“我一直对自己的要求是‘课比天大’,作为硕、博士生导师,我以教学为己任,德养则为先的原则鼓励他们。由此也得到了研究生的好评,有些学生会说‘麻先生不仅是我们学业的导师,也是我们人生的导师。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坚持科研 笔耕不辍
自工作以来,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双肩挑的同时,麻教授一直坚持科研工作。科研工作需要更多的创见思维,减少再现思维,是一种艰辛的脑力劳动。麻教授的科研成果曾获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二等奖1项。有多篇论文在北体《学报》、《中国体育科技》杂志上发表。还有多部专著、教材、译著(俄文)发表。主编的有:《怎样踢足球》、《足球球迷宝典》、《足球比赛理论与实践》、《校园足球比赛练习法》、《世界足球大全》(上、下册)、《世界足球大典》(共11卷)等等。
此外还有很多作为主笔人、撰稿人、课题组成员等参与的科研成果,如:《中国足球运动史》(编委会成员及撰稿人)、《中国足球青少年训练大纲》(含教法指导书)、《项群训练理论》、《中国足球事业年鉴》(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足球》教材等等。
提到印象深刻的的一本书,麻教授为我们讲了他对足球技术进行分类的过程。在《足球》教材中的“足球技术”一章,改变了1979年出版的体育系通用《足球》教材中相应一章的分类。过去的《通用教材》没提出分类标准,将“足球技术”分为八大类,即踢球、停球、顶球、运球、掷界外球、抢截球、假动作和守门员技术。麻教授按照《逻辑学》中任何分类首先应提出分类标准,其次还要遵循分类的规则,在新《足球》教材中,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抢截球分为抢球和截球两部分,又删除了假动作一项,将守门员技术作为独立一章撰写。这样的分类规则,更科学、更实用。 麻教授还曾为8本书作过序,审查过十余本书,他说“千年风尘今已逝,唯有文字可传世。”所以麻教授作序之前都要先通读文章,重要的地方还要再精读几遍以表达对著作和文字的尊重。 除了著书立说,麻教授还通过电视媒体带更多人领略足球的魅力。自1992年起麻教授应多家电视台邀请,去过电视台转播中国足球甲A(1994年期改为中超)、世界杯足球预、决赛作为转播嘉宾进行比赛解说。主要有北京有线电视台(多次)、北京电视台(多次)、中央电视台(4、5频道多次)、中国教育台(1台)、河北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大连电视台等。解说也受到了好评。199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足球50位名人之一。
三、教练培训 认真授课
1990年至1997年,由中国足协主办、北京体育学院承办的全国足球教练员高级班在我院进行,足球教研室具体实施。按要求此班课程分夏季4周和冬季4周,主要聘请我校相关教授授课,时不时地也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来校授课。夏季主要是足球专项理论和实践课;冬季为五门基础理论课。在这项工作中麻教授既是组织者又是足球理论主要授课者,可谓是贡献良多。另外,据统计,自1978至2009年期间,麻教授曾为各个层次的教练员和教师进行培训,授课人数达到1000多人。
麻教授说,“我多次读过陶汉章的《孙子兵法概论》,此书不仅是国内、外军事家的经典之著,连毛主席也给予过“高度评价”。不言而喻,此书对足球等项目也大有裨益,我把书中一些军事内容有机而深入浅出地融合在我讲授的20余个足球专题中。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贵神速”,“强弱者转化”,“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是第一位的”,还有指挥员的指挥的“主动”(致人而不致于人)和“灵活”(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等,教练员们普遍感觉很有道理,同时也很实用,对自己执教帮助颇大。
同时,麻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足球多年来走了不少弯路。没有结合国情、足情等走自己的路,今天学世界冠军巴西,明天学德国,后天学法国,最后成了“四不像”。学习外国先进足球文化没有错,但不能死搬硬套。学习别国的先进足球文化只能融合,但不能代替。就像一个人站在两条铁轨中间向远处望去,望到尽头成一条铁轨了,这叫融合,但左轨还是左轨,右轨还是右轨,两条铁轨永远不可能变成一条,谁也不能替代谁。
尽管如此,中国足球的现状还是差强人意。我在授课中,总是让他们对中国足球要充满信心,给时间以生命,给生命以时间。也给他们指出,一个成功的教练员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反之一个失败的教练员总是千方百计地找理由。我们每个教练员都应该成为前者,并以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脚踏实地去奋斗。从而,迎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美好明天早日到来。
四、学科评估 取长补短
1986年,麻教授被学校任命为足球教研室主任。在继承足球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基础上,1988年又迎来了兄弟院校的专家,对我室申报校重点学科进行了检查评估,在全体足球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足球教研室被评为院重点学科之一。
1993年,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工作安排,麻教授作为两个评估组之一的副组长对所属六所体育学院的重点学科进行评估检查。评估结果对各体育院校今后重点学科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五、走出国门(含特区) 拓展视野
1980年末——1981年初,第十二届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在香港举行。应中国足球协会邀请麻教授作为调研组成员参与比赛调研,负责比赛现场技术统计,并整理调研资料,最后撰写技术调研报告并上交中国足协。
1988年随学院代表团,赴日本静冈县进行体育交流。麻教授作为体育代表团成员之一,主要负责同静冈县体育协会足球领导和足球教练座谈交流,并观摩了他们青少年足球比赛,同时也给他们青少年教练员、球员讲授了足球理论并给他们上了几次训练课。通过交流学习到了日本在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一套培训体系和一些具体经验,收获很大。
1990年8月下,亚足联在北京举行东亚四国足球比赛(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后几年改为香港队))。我为调研组负责人,进行比赛技术调研,赛后向中国足协递交技术报告。
1994年4月,受中国足协委托,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亚足联举办的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回国后向中国足协上交培训收获体会。培训共10天,主要有德国专家授课。1998年11月,应圣象地板公司委派,赴泰国曼谷观摩、学习第十三届亚运会各项目比赛。从而,也拓大了视野,长了见识。
2002年日韩世界杯,受足协委派,赴日本进行调研,回国后向足协提交调研报告。
六、走访调研,躬行践履
为了更好的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场馆建设,国务院发改委组成国家级专家组,对新建的天津市体育中心原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麻教授就在评估的专家队伍之中。经过评估,修改后的新方案为国家节省了约6亿人民币。最后,天津方面相关领导人表示,接受专家组提出的新方案,也同意了缩减资金,并对专家组的评估工作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由于麻教授担任中国足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也协助足协进行了一部分工作。他曾担任足协选帅组成员,多次参与中国足协在遴选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工作。还参与撰写了《建立中国足球(男足)技、战术风格》一文,在文中提出男足国家少年队、青年队和成年队应该统一技战术风格,不应各自为战。同时还应该根据中国人的身体条件在实战中形成和发展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技、战术风格。麻教授还曾同他人一起代表中国足协在昆明等地冬训。期间对中国成年男女足训练进行督战、评价。2007年麻教授还参与中国足协联赛部对15家中超足球俱乐部调研工作,同年5月联赛部负责人召开专门会议,邀请麻雪田、周毅教授共同商讨调研方案的设计、调研大纲的拟定工作等。同年7月初被邀请的23位足球专家齐聚北京开会。7月中旬到8月中旬前后4周左右,对各俱乐部分别进行了调研。调研人员要写出调研报告。最后形成了《2007年中超俱乐部调研工作报告》,作为内部材料下发到各俱乐部,使各俱乐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七、手不释卷,寄情诗词
“早年我就明白'书里有黄金'的道理,同时也把勤能补拙作为自己的信条。”在麻教授的采访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诗词和文字的热爱。麻教授说,自己虽然不是学古典文学的,为了能撰写点诗、词,自己常抽时间刻苦阅读相关书籍。如反复阅读《唐诗三百首详析》和《毛泽东人生纪实》(上、中、下)有关诗、词部分,还有《岳传》的“精忠报国”。麻教授尤其提到了《满江红》一词中的:“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拳拳报国之心,至今仍感人肺腑!毛主席1965年回韶山,参观了历史博物馆,见到了自己的六位亲人(妻子杨开慧、大儿子毛岸英、大弟毛泽民、三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及小侄子毛楚雄)和其他为革命牺牲的英烈,当场挥笔写下了“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不朽诗句。诗句是属于诗人的,但是诗情与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从麻教授的回忆中我们仿佛也能感受到这诗句中的力量。
2020年3月——2021年11月疫情期间,麻教授自己也写下了18首诗词。麻教授说不在乎篇数多少,但我相信勤能补拙。更能体现退休人员一种继续奋进的精神。这里摘抄《临江仙》、《口罩》两篇与大家共勉。 《临江仙》 麻雪田 七十二龄世人惊,壮丽河山豪迈。万朵千姿花盛放。红旗飘阳照,我已阔步行。 众亿欢歌舞翩跹,江花淘尽英雄。同心同行新时代。奋斗中国梦,初心使命在。 《口罩》 麻雪田 口罩轻如棉, 身价重于山。 病毒人相传, 榻前你我它。 当下人街行, 满目街口罩。 口罩何其多, 疫魔俱见它。 麻教授是一名拥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他说在建国72周年之际写下这些词是为了表明一个老党员人不忘本、心不忘恩的坚守。在疫情期间麻教授还写了《铭记76天》等诗,表达了麻教授对于医护人员的敬意和中国人民必定能战胜病毒的信心。 从学生到老师再到老师的老师,从看书者到写书者再到审书者,从那个高中代表队的小小少年到著书立说的学术骨干再到中国足球事业先行者奠基者。岁月不居,带走了青丝留下了白发。但是麻教授认真严谨的风格,勤奋踏实的品质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无论经过多么长的岁月都会闪闪发亮,激励后学,历久弥新。 麻教授座右铭是“人生之路,以书相伴。”